WHAT IS SHIFTING? The violin fingerboard is setup as a grid and the moving of the left hand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 is what is known as “shifting.”Never underestimate the importance of shifting and shifting properly. Shifting to higher positions without knowledge or a good foundation can set you up for catastrophic failure and […]
小提琴最常用的练习曲及练习方法 很多学生拉琴都喜欢直接从乐曲入手,不愿意从练习曲中去下功夫,尽管会拉很多的曲子,可是拉出来的东西总是达不到一定的效果。练习曲包括了乐曲的一切因素,旋律、节奏、力度、音乐表现等,每首练习曲都有她独特的侧重性。技巧练习曲主要是练习演奏技巧,侧重于技巧,这类练习曲中,有活指练习、连音练习、顿弓练习,滑音练习、颤音练习,装饰音练习,各类特殊节奏划分练习等等,这类练习曲主要联系运指、气息、速度、力度、视谱、节奏等方面的技术,是演奏乐曲重要的技术基础。因此练好此类练习曲,对于解决乐曲中的技术难题,为准确、自然的表现音乐,打下了一个重要的技术基础,所以一定要重视!那常用练习曲都有哪些呢?往下看 ☟ 小提琴最常用的练习曲 Wohlfahrt Etude Op. 45 – 沃尔法特《小提琴练习曲60首》 上半册程度较浅,初级程度的小提琴教材,下半册程度加深,可结合《开塞》进行练习。 Kayser Etudes Op. 20 – 开塞《小提琴练习曲36首》作品20号 俗称“克采莱尔的准备练习曲”。前12首为基本把位练习,第13-24首为基本把位与第三把位的混合练习,第25-36首为高把位练习,是一本中等程度的小提琴教材。 Dont Etude op 37 & op 35 – 顿特练习曲 顿特作品37号(俗称“小顿特”)和作品35号(俗称“大顿特”),对锻炼现代指法技巧,增进左手的灵活程度,效果显著。 Mazas Etude Op. 36 – 马扎斯《75课旋律练习曲和深造练习曲》 这是一本中、高程度的优秀教材,分为三集。 第一集1-30集,又叫《特殊练习曲》,一般与“小顿特”穿插起来练习; 第二集31-57课,叫《华丽练习曲》,一般与《克莱采尔练习曲》穿插起来练习; 第三集58-75课,叫《为艺术家作的练习曲》一般与《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穿插起来练习》。 Rode etude op.22 – 罗德《24首随想曲》 用大、小24个调各写一首,是严格训练小提琴家的必修教材。 Kreutzer Etude – 克莱采尔《小提琴练习曲42首》 这是一本著名的高级程度的小提琴练习曲 Paganini 24 Caprice for […]
上台演奏时学生需要注意的几方面 小提琴学习的成果最后总是在舞台的演奏上表现出来。在舞台上演奏,由于有听众,有一种感情的交流,所以,比在下面演奏得更好、更集中、更有激情。对一位学生来说,我们不能一开始就这样要求他。往常碰到的情况是学生在台上演奏,台下坐着的老师倒比学生还要紧张。学生上台前,老师左叮咛,右吩咐,要注意这,注意那。其实,这些都不必要。我们应当教育学生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当然教师首先要这样做),不要期待在台上演奏会出现奇迹,要演奏得多么多么的好,也不要因为台下坐着比你强的对手就紧张起来。学生应当这样想:“我就是我。我要以找现在的水平尽量地通过演奏打动观众的心!”学生上台,老师只要鼓励他表现音乐就行,而且让学生能达到平时的一般水平就很好了。老师平时要求学生要严格,上台时不能苛求,老师首先不要在乎分数的高低,学生也就会好些。 学生上台演奏需要注意下列几点: 考试、音乐会都是代表学生学习的某个阶段的某种成绩,选择曲目是首要的任务。把现阶段学习的乐曲完整充分的发挥出来,就达到现阶段最好的状态。 平时上课,要求学生就要有舞台的感觉,某些乐曲拉到一定阶段,就要请些人来听或者到别人家去演奏。从实战出发,一旦开始演奏,就要拉到底,不能起好几次头,更不能因中间有些不满意而停顿或重复。如能走走台当然更好,但要使学生做到无论到任何场所都能马上适应,甚至让学生上台前根本不用活动手指就可立即演奏 (需平时养成先活动手指,再开始演奏的习惯)。 无论是考试还是演奏会,都要认认真真像正式演出一样,服装、上台、对音、谢幕等等环节都要严格要求。 演出前一周,老师不要再让学生改变指法或弓法,因为看来是些小小的改动,但很可能在台上会使学生犹豫不决。如非改不可的,那么就需天天多次地(有间隔地)重复练习所改之处,直至把原来的印象全部忘掉为止。 上台前,先按照台上的钢琴对好音,最多活动一下手指,千万不能把乐曲从头到尾一遍遍地过,也不能使劲练习那些困难的片段。那样做耗费精力,失掉新鲜感,万一练时出点儿错,还会增加台上的负担。上台后,轻轻地和钢琴再对一下音,不能大声地对了又对,使听众听得不耐烦。演奏的乐曲可能有钢琴前奏、间奏或后奏,无论何种情况,只要音乐开始或者还在继续,小提琴演奏者都必须处于音乐之中,直至乐曲全部结束为止。 演奏过程中,如果出了一点错,千万别挤眉弄眼或是笑一笑,这都是不严肃的表现。万一错了,尽量往下接,不要停顿,随着音乐拉下去,以保持音乐的完整性。实在接不下去时,只好停下来,与钢琴合作者商量好,找一个地方继续演奏下去,千万不要从头再来,否则,到了原来错的她方,由于心理作用又容易卡壳。 演奏时,如果大厅很吵,听众不安静,有汽水瓶打滚等等声音,这些你都不要去理它,只想到听众中至少有一名在那里欣赏你的演奏,那么,你就必须为他倾诉你的音乐。 演奏结束,听众鼓掌,学生必须很谦虚地眼睛扫向听众,向他们致意,感谢听众对自己的鼓励。谢幕时要落落大方,不能扭扭捏捏,也不能大大咧咧,毫不在乎地对持听众。 演奏或考试结束后,家长要帮助学生进行小结,学生要听自己演奏的录音,看自己演奏的录像,找出优缺点,提出新的要求。
讲究方法事半功倍 好的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规范的基本功,还可以推荐给学生科学的练琴方法,使他们能有效地利用时间事半功倍地掌握提琴。要做到这点,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及对孩子的监督是很重要的。 每天定时认真练琴 练琴定时,可使孩子感觉到练琴和吃饭、睡觉一样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练习时要减少干扰,房间里不要有人进进出出或在旁边讲话,更不要看电视、听音响。不想练琴时,小孩子会有对付大人的办法,不外乎以下三招:练了一会儿,要喝水了;过一会儿要去洗手间了;再就是要抓痒了。因此,练习之前,家长要先把这三件事给孩子解决好,练习过程中就不允许中断了。初学琴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但练习时间得安排15分钟以上。这样,在养成每天练琴习惯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自控能力,有效延长了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家长一点一点慢慢积累,培养孩子每天练琴的习惯,时间可以不是太长,坚持是关键。 眼、耳、手、脑并用 不少家长以为练琴只是练手指灵活,其实不然。从技术上讲,拉琴要识别音高、区别音准、计算节拍,还要注意左右手手形的正确,按指、运弓方法的规范、以及音乐表现的轻响强弱、跌宕起伏和内心感受等等,这绝不仅仅是手指起落的事,而必须是眼、耳、手、脑的综合活动。在这活动过程中,启发和帮助孩子多用耳朵听——检验效果,多用脑子想——分析问题,会大大提高练习效果,同时也开发了孩子的智力和音乐潜能。 唱音名,背乐谱,亲近音乐 建议从一开始学,就养成识谱、边拉边唱音名的习惯,这不仅利于孩子辨别音高、音准,而且拉熟了自然也就背出来了,方便记忆。 打上括号,解决难点 不少家长很想严格要求孩子,规定每天每条练习从头到底拉10遍,要是不乖,明天得拉20遍。结果事与愿违,反而把错音、断处给练“熟”了,以后很难以纠正。到回课时,错音、不准的音数不胜数,困难片段更是断断续续、拉拉停停,不能顺利通过。碰到有困难的几小节,打上括号,每天练习时,先练括号,解决难点,这样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做到事半功倍,还使孩子在巧练中,学会找到关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慢练开始 每当老师布置了一首新的练习或曲子,孩子常会兴致勃勃,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起来就拉,由于没有冷静地分析而造成各种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开始练习前,先把谱子搞清楚。先看调号,是升号,还是降号?而且要当心临时记号。别忘了临时记号在一小节内都是管用的;然后看拍号,几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几拍?别把拍子搞错。还有,音符上下会有指法记号、弓法记号、弦的记号、表情记号等等,这些都是表现音乐内容必须做到的。所以练琴要“分析清楚,头脑先行”。开始练习时,一定要放慢速度,拉对拉准。因为孩子会先入为主,若一开始拉错了,则很难纠正,以后到这儿就错,就停,使音乐连贯不了。另外,要分段练习,像一段段吃甘蔗那样,把一小段练顺、练熟了再来一段,这样容易形成正确的印象。所以说要想拉快,先得慢练,否则欲速而不达。只有做正确了,才能享受完整而又完美的音乐,同时对孩子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创造表演的机会 孩子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我们老师们会尽量安排各种演出,每人都在钢琴伴奏下把同一首曲子独奏一遍、排练一些齐奏曲目、一起参加各种演出等。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创造表演的机会。一般孩子学了几个月,就可以“上台”了。家中有人过生日,可以用D调演奏“生日快乐”,家长公司的联欢会、亲朋好友相聚时,都是孩子的表演机会。一曲拉完,大家鼓掌称赞,家长倍感自豪,孩子也得意洋洋,学习劲头倍增,感受了音乐给予的欢乐和表达感情的美好。 “连哄带骗”、奖罚分明 不少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学琴了。学小提琴过程中拉音阶、双音、练习曲等较枯燥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和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相矛盾,所以开始阶段孩子大多不会主动去练习,老师和家长必须有一些“连哄带骗”的本事。学琴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常有起伏,因而软硬兼施、奖罚分明还是必要的。当然,奖罚之中应该以奖励为主。孩子都有自尊心,表扬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但惩罚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比如:罚周日不去公园玩了:不去吃冰淇淋了:不能看动画片了:不能玩手机了等等,都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是非分明的观念和认真练习的好习惯。必须注意的是,陪孩子练琴,对家长是个耐心的考验。孩子想出去玩不肯专心练琴;动脑分析不够、错误改不了;机能紧张、动作不放松、不规范等等都会使家长火冒三丈,轻则训斥,重则乱打,以发泄自己的怨怒。这是绝对没有好处的,它不仅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会使他惧怕和厌恶提琴,这也是和家长让孩子学提琴、学音乐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Recent Comments